
THE 10TH INTERNATIONAL BIM AWARDS
第十届国际BIM大奖赛
關於舉辦第十屆國際 BIM 大獎賽的通知
一、IDTM 國際 BIM 大獎賽
國際 BIM 大獎賽是由 IDTM 型建香港學會主辦的國際性大賽,目前已成功舉辦九屆。IDTM 國際 BIM大獎賽是一項專門針對 BIM 技術應用所設立的年度比賽,旨在公開表彰在 BIM 技術的創新應用及 BIM 在解決項目管理、運營管理等方面表現優秀的項目團隊、企業及院校。
大獎賽鼓勵行業精英為全球建築產業的發展不斷創新,並為人才培養搭建廣闊的交流平臺,分享 BIM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推動建築行業數位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在過去九屆大獎賽中,IDTM 累計收到了全球超過 4,300 份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挪威等全球各地的申請,並已向超過 530 家各類機構授予了獎項,其中包括香港房屋署、香港建築署、香港水務署、香港中華電力、Kyung Hee University、 Hanyang University、Hysan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株式會社 JM (Japan Management Corporation)、新加坡衛生部、香港恒基、美國保富建設 ( Balfour Beatty )、中建一局、中建三局、中建八局、北京建築大學、吉林建築大學等等企業。
二、大賽排程作品
-
報名時間:2025 年 8 月 5 日—2025 年 9 月 30 日 (晚上 12 點)
-
作品提交時間:2025 年 8 月 5 日—2025 年 10 月 10 日 (晚上 12 點)
-
初次評審時間:2025 年 10 月 15 日—2025 年 10 月 30 日
-
成果復審時間:2025 年 11 月 1 日—2025 年 11 月 10 日
-
大賽頒獎時間:2025 年 12 月 19 日
三、參賽單位及人員範圍
各國及國內各省市區縣政府相關部門、各應用 BIM 的開發商企業、設計企業、施工企業、運維企業、創新企業、科研機構、高等學府、學生團隊等均可單獨或聯合報名參賽,聯合申報參賽單位不超過 3 家。參賽申請應以項目名義申報,具體要求如下:每個項目參賽人員不超過 6 人,同一人可同時申報多個不同項目,另外同一項目亦可同時申報多個不同類別獎項。如申報企業類獎項,參賽單位只可單獨報名參賽。
四、參賽作品組別和內容範圍
-
根據智慧建造應用和研究方向,大賽將分為企業類、項目類、應用類、院校類、可持續發展類五個組別。
-
本屆大賽的主題為:協同·數字·創新。參賽作品應圍繞可持續發展與人工智慧技術展開,充分考慮建築的功能、低碳、美學、可持續、數字化應用,並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進行説明。
-
與智能建造相關的 CIM 技術、BIM 技術、GIS 技術、IoT 技術、數字孿生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建築工業化、建築大數據、傳感與智慧感知技術、建造智慧化設備與機器人、5G 技術、虛擬現實技術(AR、VR、MR)、資訊化管理平臺、綠色建造技術、智慧工地建設、智慧運維、碳中和綠色能源技術等相關內容均可作為項目參賽內容,鼓勵技術融合交叉創新和工程實踐。
五、評審標準
-
BIM 模型水準(分值占比 5%):包括模型的準確性、完整度、深度及關聯資訊的一致性;
-
BIM 應用規模及階段(分值占比 15%):企業/項目應用規模(項目規模、業態)及覆蓋的階段(應用階段);
-
BIM 應用標準體系(分值占比 15%):企業/項目 BIM 應用標準體系適宜性、系統性、有效性;
-
BIM 成果及價值(分值占比 30%):企業/項目應用階段的成果亮點、BIM 價值體現;
-
BIM 創新水準(分值占比 30%):BIM 的應用創新、價值創新、平臺創新。例如智慧建造管理過程中,實現人工智慧 AI、綠色低碳、實模一致、過程溯源等新技術的融合應用能力;
-
作品資料提交的完整性(分值占比 5%)。
六、大賽報名收費安排
大賽按參賽項目作品收取報名費,收費標準為 100 元/項目,由大賽運營單位統一負責收取並開具發票。後續項目如入圍需繳納評審費 2500 元/項目,報名費可用作抵扣費用 100 元,未入圍作品繳納費用一概不作退回。
七、其他事項
大賽相關細則、後續通知、獲獎名單詳見大賽官方微信公衆號(國際 BIM 大獎)或官網 www. buildingsmart.org.hk
八、 聯繫方式
大賽組委會
內地:勞小姐,+86 (020) 31142419 或電郵至 info@ibimaward.org。
香港:黃小姐,+852 2382 8380 或電郵至 info@ibimaward.org。
